作者:許譜林,唐湘生,郭福生,黨飛鵬,黎廣榮,呂川,黃迪,徐勛勝,李志鵬,吳志春,許健俊,鐘鵬飛
作者單位:東華理工大學核資源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核工業二七○研究所
花崗巖型鈾礦中鈾的來源問題,長期以來是鈾礦床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大多數學者認為其成礦物質主要來源于花崗巖本身的含鈾副礦物,然而對于含鈾副礦物熱液蝕變行為研究較少。鹿井鈾礦田位于諸廣山復式巖體的中部,是華南最主要花崗巖型鈾礦田之一,碎裂蝕變巖型鈾礦化在該礦田內占主導地位。小山鈾礦床位于鹿井礦田中部,是近些年新發現的碎裂蝕變巖型礦床。
本文以鉆孔ZK1- 1為研究對象,對熱液蝕變帶開展了精細礦物學研究。
研究表明:蝕變帶中發育有晶質鈾礦、鈾石—釷石、獨居石、磷釔礦、鋯石、磷灰石、金紅石等含鈾副礦物。晶質鈾礦、鈾石—釷石中鈾含量高,熱液蝕變條件不穩定,鈾容易釋放;獨居石蝕變為直氟碳鈣鈰礦和磷釔礦蝕變為次生磷灰石過程中容易釋放出鈾;鋯石因結構穩定,鈾難以釋放;磷灰石、金紅石中鈾含量較低,供鈾能力差。綜合分析認為花崗巖中晶質鈾礦、鈾石—釷石是主要鈾源礦物,獨居石、磷釔礦為次要鈾源礦物。
責任編輯:宮在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