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美國中期選舉塵埃落定:民主黨守住了參議院,共和黨小勝奪回了眾議院,政壇格局未出現大變。由此可以預測,至少在今后兩年,包括能源政策在內的美國內外政策基本上可以保持延續性。
美國中期選舉是僅次于美國大選的政治活動。它的結果會對美國的內外政策產生巨大影響,或保持,或修訂,或顛覆。這其中,美國的能源政策尤其會受到中期選舉的影響。
長期以來,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的能源政策涇渭分明。共和黨主張不限制國內傳統油氣能源開采,而民主黨則主張在國內要對傳統能源開采加以限制,大力提倡發展新能源。舉個例子。兩黨的能源主張從對美加“拱心石”XL油氣管道的態度就分得清清楚楚。
加拿大是美國原油的最大進口國,2019年約48%的美國原油進口來自加拿大。2010年6月,加拿大管道公司鋪設了橫跨美國中西部農業區的“拱心石”輸油管道,每日可從加拿大向美國輸送石油。該公司后來計劃將該管道從加拿大艾伯塔省往東南延伸至美國得克薩斯州、途經伊利諾伊州、蒙大拿州、南達科他州、內布拉斯加州,延伸項目被稱為“拱心石”XL輸油管道項目。整個項目完成后,運能可超過80萬桶原油/天,不僅能運送大量加拿大原油,而且還能運送美國本土原油。因此,該項目不僅對加拿大石油工業有著重大意義,也影響著美國的頁巖油產業。但是,圍繞著這個延伸部分的批準開工,美國幾任總統不斷翻盤。
2015年11月6日,民主黨出身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發表聲明,正式否決美加“拱心石”X輸油管道項目,理由是管道建設將對沿途州的環境造成破壞,該項目不符合美國國家利益,若批準該項目將削弱美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領導力。當時,奧巴馬正準備雄心勃勃地領導巴黎協定的簽署。此舉遭到共和黨方面的強烈批評。當時正在競選下一屆總統的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表示,這條管道工程的啟動能給沿線各州帶來數以千計的就業機會。從長遠看,將降低美國原油對外的依賴度。如果他成功當選,一定會重啟該工程。果然,轉年特朗普擔任總統之后,不但很快就兌現了競選承諾,重新批準了這條管道繼續施工、盡快完工的計劃,而且還宣布退出巴黎協定。當時有媒體報道,這條管道是特朗普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兩國諸多政府合作上,少數能夠達成一致的項目。但是,隨著特朗普連任失敗,2021年1月20日上任僅數個小時之后,民主黨出身的美國新當選總統拜登就再次取消了美加“拱心石”X輸油管道工程的施工許可,同時宣布將重返巴黎協定。隨后,新的禁令也公布了:政府將暫停所有在公共土地進行石油、天然氣鉆探的許可批準。因撤銷該項目的施工許可,拜登還遭到美國21個州的起訴。沒想到,拜登執政的第二年,俄烏沖突爆發,由此引發國際能源價格普遍上漲60%,能源危機席卷全球。號稱全球油氣最大生產國但實際上油氣產量遠遠不足的美國油價迅速飆升,很快就突破了民眾的心理防線。共和黨人立即抓住大做文章,說如果有了美加“拱心石”X輸油管道工程,美國還怕什么石油漲價?于是,要求立即重啟那條上了又下、下了又上、上了又下的油氣管道工程的呼聲越來越高。但面對如此嚴峻的能源局面,拜登寧肯親自出馬去求沙特增加石油供應,也不放行項目重啟。要知道,拜登與沙特的關系一向不好。2019年,因為記者卡舒吉被殺事件,拜登曾公開將沙特稱為“賤民國家”。也許正因為如此,沙特并沒有給拜登面子,反而繼續減產。但即使受到如此羞辱,拜登政府和由民主黨控制的參眾兩院也仍舊沒有放行那條已經幾上幾下的管道工程。
是美國民主黨與能源產業有仇嗎?當然不是。從克林頓政府計起,綠色環保理念就被民主黨全面接納并成為該黨競選口號和行動宗旨,自然也成為歷任民主黨出身的總統的執政核心內容。在民主黨看來,綠色環保理念將氣候環境政策與經濟社會政策緊密結合,既可以為美國帶來一種新的經濟復蘇方案,又可以改善美國的環境狀況,可謂兩全其美。所以,民主黨在打壓環境口碑很差的傳統能源同時,充分利用兩院在手的大好時機推行另一套能源政策。今年7月,由民主黨人控制的參眾兩院就拜登政府提出的《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達成一致。對美國企業和美國人來說,這一法案最大的亮點就是計劃撥款數千億美元,用于加快電動車、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等清潔能源設施的生產,并為消費者購買電動車提供稅收減免。該法案被民主黨人得意地稱為“最綠色的法案”。該法案出臺后,美股中太陽能和其他綠色能源股連續盤后走高。如此不惜血本的補貼政策甚至引起歐盟的強烈不滿。11月7日,歐元區國家財政部長在布魯塞爾召開會議。法國、德國財長在會上猛烈抨擊了美國政府大力補貼本土電動汽車產業的政策,認為美國的行為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則,將會危及歐洲和美國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環境。因為歐盟的強項也是新能源,在新能源領域,歐盟與美國是競爭關系。根據美國《通貨膨脹削減法案》,如果消費者想要獲得最高7500美元的電動汽車補貼,就必須購買在美國組裝或40%電池金屬和礦物產自北美的電動汽車,且這一比例在未來6年將逐年提高。這意味著在美國擁有業務的跨國汽車制造商,如果想要拿到補貼,只能完善在美國本土的電池產業鏈。這對目前正在經歷嚴重能源危機和高通脹,指望著在新能源領域突破的歐盟國家來說,無疑是沉重打擊。
這次美國中期選舉之前輿論普遍認為,如果民主黨能夠繼續控制兩院,那么無疑會繼續對傳統油氣開采進行打壓,而對清潔能源會給予更多支持。如果共和黨在兩院翻盤,那么共和黨會借美國眼下的能源危機力推美加“拱心石”X輸油管道工程重啟,同時支持美國本土企業增加石油勘探開采,就像特朗普執政時期那樣。共和黨人堅信,做為全球第一大產油國,美國的油氣開采多了,自然會導致全球油價大幅度下跌,美國能源企業也會賺個盆滿缽滿。當然,新能源產業就要倒霉了,國會不再會批準相關新能源補貼預算,不給錢了。
現在,中期選舉落幕,兩黨幾乎勢均力敵,圍繞著美國的能源政策必然又要展開一場新的博弈。美國的能源企業不知幾家歡樂幾家愁,傳導到全世界,又不知有哪些國家歡樂哪些國家發愁。歐盟國家想要阻止美國《通貨膨脹削減法案》帶來的新能源競爭壓力,恐怕只能期待兩年后美國或能夠換上一位共和黨出身的新總統。
作者:《中國石油和化工產業觀察》副總編輯謝湘寧
論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