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CCAJ煤炭周報》總第75期(20220813—20220819).pdf
熱點聚焦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8月17日到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調研并主持召開座談會。韓正指出,能源電力安全保供是經濟社會穩定運行的基礎保障,要大力推進煤電聯營和煤電與可再生能源聯營。加強政策支持,多措并舉幫助煤電企業緩解實際困難。要始終把安全生產放在第一位,堅決守好安全生產底線。
科技部等九部門印發《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
8月18日,科技部等九部門印發《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方案提出,加強煤炭先進、高效、低碳、靈活智能利用的基礎性、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研究。實現工業清潔高效用煤和煤炭清潔轉化,攻克近零排放的煤制清潔燃料和化學品技術;研發低能耗的百萬噸級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全流程成套工藝和關鍵技術。研發重型燃氣輪機和高效燃氣發動機等關鍵裝備。研究摻氫天然氣、摻燒生物質等高效低碳工業鍋爐技術、裝備及檢測評價技術。
基礎探索
礦冶科技集團郭利杰等研究成果。系統回顧了金屬礦山充填采礦方法的發展歷程,從金屬礦山高效率規?;涮畈傻V、連續充填開采和如何降低充填采礦成本三個方面介紹了最新的技術應用研究進展。闡明了充填采礦領域未來應重點關注的研究方向,指出加快發展綠色低碳充填新技術、新材料與新裝備是助推金屬礦山充填轉型發展的動力引擎。成果于8月16日在《煤炭學報》網絡首發。
北京大地高科地質勘查有限公司、中煤地質集團、中國煤科西安研究院等聯合產出成果。定快速安全鉆進和精準透巷是礦山救援地面高效成孔的兩個核心任務。闡述了復合鉆井軌跡監測控制與空氣鉆井軌跡監測關鍵技術方法,基于應急救援現場大偏移井無法透巷難題,提出了超短距離螺旋糾偏技術。成果于8月9日在《煤田地質與勘探》網絡首發。
近日,內蒙古農業大學高永教授團隊采用“三溫模型+熱紅外成像”方法在野外對毛烏素沙地采煤沉陷區和非沉陷區地表裸露土壤蒸發及主要生態修復樹種的蒸騰進行了觀測,量化了沉陷對土壤蒸發及植物蒸騰的影響。這也是第一個實現在現場原始非擾動條件下非接觸式實測出風沙區采煤沉陷區土壤蒸發和植物蒸騰的研究。成果以《采煤沉陷對地表土壤蒸發和植被蒸騰的影響》為題,于8月16日在《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首發。
Science Bulletin:1:250萬月球全月地質圖
8月14日,來自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山東大學空間科學與物理學院、中國地質大學等10個單位的14位科研人員聯合在Science Bulletin發表文章《 1:250萬月球全月地質圖》(The 1:2.500.000-scale geologic map of the global Moon)。作為全球首張1:250萬月球全月地質圖,其提供了月球表面的撞擊盆地、隕石坑、巖石結構的最新插圖,揭示了月球的地質過程和演化。為了最小化失真,整張地質圖是將30張四邊形地質圖拼接在一起創建而成。
技術刷新
近日,由中國煤科北京中煤承建的廣州市軌道交通十一號線云臺花園站至大金鐘路站區間凍結加固工程順利完成主體結構澆筑工作。項目凍結加固工程凍土體積達4.5萬立方米,凍結孔鉆孔施工總長度3.2萬米,單孔水平凍結孔施工長度最長78.5米,無論從凍結體量還是水平孔施工難度,均屬目前國內市政水平凍結之最。
“10m超大采高液壓支架與配套裝備關鍵技術研究”課題通過實施方案評審
近日,為推動曹家灘礦業有限公司“10m超大采高綜采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項目落地實施,中國煤科開采研究院在西安召開項目子課題“10m超大采高液壓支架與配套裝備關鍵技術研究”等相關子課題評審研討會。專家組一致認為,10m超大采高綜采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建設方案合理,技術指標先進,滿足相關要求,對我國在高端煤機裝備制造及超大采高開采技術方面的突破具有重要意義,一致同意“10m超大采高液壓支架與配套裝備關鍵技術研究”課題通過評審。
近日,基于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劉中民院士團隊研究成果的全球規模最大50萬噸/年煤基乙醇工業化項目在陜西榆林正式建成。據陜西延長石油榆神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尊禮介紹:“項目用低階煤代替糧食制取乙醇,按照3噸糧食生產1噸乙醇測算,投產后每年可節約生物乙醇原料糧150萬噸,相當于榆林市全年糧食產量的65%。
近日,國家能源集團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先進煤間接液化及產品加工成套技術開發”順利通過國家科技部驗收。該項目由國家能源集團牽頭,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低碳院聯合中科院大化所、清華大學等13家單位組成產、學、研項目組,針對現有工業示范項目運行中暴露的關鍵瓶頸問題,開發出5項核心技術,并實現工業應用。
近期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出臺政策加快氫能應用落地,新疆庫車光伏制氫項目正在緊張施工當中。項目占地達到了9500多畝,10月底第一條生產線產氫,2022年年底全部建成。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將全部采用光伏和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制氫規模達到每年2萬噸,也是目前全球在建的最大綠氫項目。
企業新聞
近日,國務院普查辦致函中國煤科煤科總院,對總院應急科學研究院專家團隊在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中做出的突出貢獻表示感謝。2019年10月以來,應急科學研究院組織了中國煤科多個二級單位的專家團隊,先后赴安徽、廣西、陜西、河南、山西等20余個省份開展核查工作,面對疫情等諸多不利因素,克服重重困難,切實保證了數據“源頭有保障、過程可追溯、結果有對比”,并及時向國務院普查辦提交了24個省份煤礦調查數據國家核查報告。
近日,2022中國貴州煤礦智能化論壇暨裝備展覽會在貴陽開幕。中國煤科北京天瑪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應邀出席。展會中,天瑪智控通過地面控制中心--太空艙實時連接安晟能源龍鳳煤礦1903工作面,將生產畫面傳遞到觀眾面前,采用“遠程視頻+實物操控”的方式,集中展示了智能開采工藝和工作面遠程控制技術。結合貴州煤礦特點,重點展出了適用于薄煤層的400L/min乳化液泵站、適用于復雜地質條件的新一代智能化工作面控制系統SAM2.0.高可靠低功耗電液控制系統等。
8月18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在京組織召開2022年煤炭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會議同期發布了《煤炭行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22)》,今年有51家煤炭企業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此次發布的《藍皮書》共有109頁、5萬余字,分為總論篇及案例篇兩大部分,全面梳理煤炭行業履行社會責任基本情況,研究總結煤炭企業社會責任工作進展和現狀,進一步向全社會宣傳煤炭企業社會責任理念、推呈行業責任貢獻,促進煤炭行業社會責任交流與合作,推動煤炭企業更加系統、科學、持續、高效地履行社會責任。
8 月12日,煤礦安全智能開采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第一批第一個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在黃陵礦業公司舉行。參加揭牌儀式的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局長黃玉治指出,近年來,黃陵礦業對于水、火、瓦斯等災害治理創造出了管用、實用、治得住的辦法,形成了全鏈條全覆蓋的安全智能風險管控體系,“智能礦井 智慧礦區”建設取得了“八個全國第一”,各產業板塊穩步推進,職工的幸福感、獲得感、歸屬感不斷提升,成績令人振奮。
國家能源之聲消息,近期,四川、重慶迎來嚴峻的高溫干旱天氣,導致降溫負荷激增,電力供需形勢緊張。國家能源集團堅決扛起能源電力保供責任,常態長效落實能源保供機制,充分發揮煤電路港航一體化運營優勢,重點關注云貴川渝、兩湖一江等區域電廠燃煤庫存情況,全面加強機組運維管理。集團川渝企業全力以赴保安全保供應保發電,切實發揮區域能源保供頂梁柱作用。
政策管理
近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煤炭行業對標管理平臺。對標管理平臺由煤礦綜合評價系統、煤炭行業標桿中心網站、云展廳3大部分組成,囊括了標桿遴選與發布、煤炭行業數據總覽、煤礦綜合評價、尋標和定標、標桿交流與學習、標桿推廣等6大功能;以煤炭企業為中心,構建了數字對標云診斷、一站式尋標和定標、多視角立體標桿學習、在線申請創標4個線上對標的場景。該平臺為煤炭行業企業對標診斷、尋標、學標、創標、標桿發布與推廣提供“一條龍”服務。
《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2022年版)》公示
8月16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近日就《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2022年版)》進行公示,公示期為5個工作日(2022年8月16日—8月22日)。該目錄分為勘查類、油氣類、煤炭類、黑色金屬類、有色金屬類、化工礦產類、非金屬類、放射性礦產類,涵蓋了礦產勘查、采礦、選礦、綜合利用、綠色低碳、數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先進適用技術。
8月12日,科技部發布《關于支持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應用場景》的通知,智能礦山位列其中?!锻ㄖ分赋?,智能礦山建設應針對我國礦山高質量安全發展需求,聚焦井工礦和露天礦,運用人工智能、5G通信、基礎軟件等新一代自主可控信息技術,建成井工礦“數字網聯、無人操作、智能巡視、遠程干預”的常態化運行示范采掘工作面,開展露天礦礦車無人駕駛、鏟運裝協同自主作業示范應用,通過智能化技術減人換人,全面提升我國礦山行業本質安全水平。
8月11日—12日,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在陜西咸陽召開全國煤礦瓦斯和沖擊地壓重大災害防治現場會。會議強調,瓦斯仍是煤礦安全“第一殺手”,沖擊地壓極易引起群死群傷的大事故,必須錨定瓦斯“零超限”、煤層“零突出”、煤巖“零沖擊”目標,完善瓦斯綜合治理“抽采達標、通風可靠、監控有效、管理到位”十六字工作體系,堅持沖擊地壓“區域先行、局部跟進、分區管理、分類防治”防治原則,壓實責任、精準施策、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有效防范遏制瓦斯和沖擊地壓重特大事故。
近日,《新疆煤炭工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印發?!兑巹潯妨⒆阈陆禾慨a業發展實際,堅持統籌推進、服務國家,科學布局、有效銜接,安全高效、清潔低碳,共享發展、保障民生。圍繞國家大型煤炭供應保障基地建設,重點推進煤炭產業結構升級、優化煤炭生產開發布局、提升煤炭供應保障能力、完善煤炭運輸儲備體系、構建清潔高效發展新格局等任務實施,加快釋放準東、哈密等地煤炭先進優質產能,增產能、增產量、增儲備,充分發揮煤炭兜底保障作用,為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推動自治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可靠保障。
觀點智庫
沈昌祥院士認為,元宇宙是虛實相生、人物結合的新的數字化網絡空間,是下一代網絡空間發展的新口徑。元宇宙網絡空間的形成將助力形成大成智慧,促進科學技術和數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但與此同時,網絡攻擊也將成為元宇宙的常態,攻擊的樣式和手段將更加多樣,攻擊的目標將更加多元,攻擊的烈度也會更加劇烈。無論是從確保元宇宙系統安全和健康發展的角度,還是從確保國家主權和權益的角度,都必須確保元宇宙網絡空間的安全可信,確保智能社會和元宇宙的健康發展。
國家能源集團技術經濟研究院易學睿博士等在分析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布局現狀和存在問題基礎上,指出未來現代煤化工發展模式將由單純的“項目示范”進入“基地布局”階段。分別分析了內蒙古鄂爾多斯、陜西榆林、寧夏寧東、新疆準東、新疆哈密、山西晉北、其他如東部地區的煤化工產業發展布局進行了展望。
中石油“海外 7500萬噸油田效益開發模式及開發對策研究”項目資助成果。2021年全球油氣田分布廣泛,不在產油氣田數量較多;油氣儲量略有下滑,非常規油氣儲量下降多;油氣產量持續增長,重點資源國產量同比增幅大;未建產/待建產油氣田儲量豐富,未來開發潛力較大。針對國際油氣合作和發展戰略提出 4 點啟示與建議:高度重視海洋棄置義務,確保海域油氣實現高質量長期效益發展;堅持危地不往、亂地不去,提升油氣資產集中度,穩定保供基地;立足天然氣多情景需求,實現一體化協同向全業務鏈發展的轉變;加大優質規模資產獲取,注重不同階段項目持股比例的持續優化。
國家電網董事長辛保安:2060年前我國新能源發電占比有望超50%
8月12日,2022“一帶一路”清潔能源發展論壇在青海西寧舉行。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辛保安表示,隨著“雙碳”進程的深入推進,能源體系正在經歷著一場系統性、根本性變革。能源供給結構深度調整,預計到2030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將超過煤電成為第一大電源,2060年前新能源發電量占比有望超過50%。能源利用方式深刻變化,電能利用范圍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預計到2030年、2060年,我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將分別增至39%和70%左右。
Engineering|隆基總裁李振國:光伏行業應回歸“電池效率提升”主賽道
近日,隆基綠能創始人、總裁,隆基綠能中央研究院院長李振國在《Engineering》發表評述論文《Prospects of photovoltaic technology》(光伏技術展望),李振國認為,隨著先進技術的應用和新技術的突破,商業化晶硅電池效率將持續提升。未來10年,晶硅電池仍會是光伏行業的主流技術,但要實現高于28%的電池效率,仍需深入理解影響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的因素,并探索可有效控制這些因素的途徑。
數據圖表
煤礦巷道圍巖卸壓法分類
來源:康紅普,姜鵬飛,馮彥軍,等.煤礦巷道圍巖卸壓技術及應用[J].煤炭科學技術,2022.50(6):1-15.
元宇宙十大技術
現階段元宇宙與數字孿生的關系
數字孿生分層技術架構
來源:董葉毓睿.元宇宙十大技術:把握數字經濟脈搏[M].北京:中譯出版社,北京,2022.
期刊專區
8月16日,《煤炭科學技術》2022年第7期文摘信息在煤炭行業知識服務平臺上線,本期編輯組織策劃“地質透明化關鍵技術與示范 ”專題,包括《煤礦地質透明化典型應用場景及關鍵技術》《煤炭安全智能開采地質保障系統軟件開發與應用》《基于BIM與GIS的礦山巷道參數化三維建模技術研究》《薄煤層智能開采工作面煤層透明化地質勘查技術》等。
《煤田地質與勘探》榮獲2022年“西牛計劃”之精品中文科技期刊獎
8月17日,“第9屆西部科技期刊發展論壇暨第26屆京津滬渝(+晉)科技期刊主編/社長研討會”在山西太原召開,會上發布了西部科技期刊聯盟第二屆“西牛獎”入選項目?!睹禾锏刭|與勘探》榮獲2022年度“西牛計劃”之精品中文科技期刊獎。西牛獎由西部聯盟成員單位推薦專家組成西牛獎評審專家委員會,在對申報材料進行線上評審基礎上,再組織專家線下終評和公示,最終確定。參評對象為重慶、陜西、甘肅、四川、山西等科技期刊編輯學(協)會相關期刊編輯出版單位,參評項目400余項。
為進一步交流共享科研成果,探討智能采掘裝備在數字孿生、智能運維、智能決策等技術發展方向和難題,加快推動煤礦采掘作業智能化發展,保障礦山安全高效生產,《工礦自動化》編輯部特邀中國工程院葛世榮院士擔任客座主編,中國礦業大學王世博教授擔任客座副主編,于 2022 年第 7 期組織出版“煤礦智能采掘裝備技術與應用”專題。8月15日該專題在煤炭行業知識服務平臺上線。
8月19日,《能源環境保護》2022年第4期在煤炭行業知識服務平臺上線。本期共刊登論文15篇,包括綜述與專論、試驗研究、防治技術、問題探討、監測與評價5個欄目。
8月19日,《露天采礦技術》2022年第4期在煤炭行業知識服務平臺上線。本期共刊登論文33篇,包括理論與研究、技術與應用、工程與實踐、設備管理與維護5個欄目。封面文章為:《基于監測數據的軟巖邊坡變形破壞機理研究》《含斷層富水露天礦超前疏干條件下滲流場演化規律研究》《勝利一號露天煤礦采區過渡方式研究》《露天煤礦帶式輸送機智能巡檢機器人》。
拓展閱讀: